一、专业名称
助产
二、专业代码
520202
三、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三年
五、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
序号 |
对应职业 (编码) |
对应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专业方向 |
|
助产士 ( 2-05-08-07) 妇产科护士 (2 -05 -08 -08) 内科护士 (2 -05 -08 -01) 儿科护士(2 -05 -08 -02) 急诊护士 (2 -05 -08 -03) 外科护士 (2 -05 -08 -04) 中医护士 (2 -05 -08 -09) |
助产士 临床护理 母婴护理 产后恢复 中医护理 |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母婴护理(1+X证书,中级)☆ 产后恢复(1+X证书,中级)☆ |
助产士 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 母婴护理 产后恢复 |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助产、临床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现代医学及助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整体护理、康复、保健等专业技能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助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5)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6)熟悉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7)了解中医、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3.能力要求
(1)能够独立进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技术,具有评估和发现异常的能力。
(2)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3)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4)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
(5)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6)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8)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职业证书
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临床护理、助产士等)必须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分为基本岗位和拓展岗位。基本岗位是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其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就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基本岗位主要为助产岗位。拓展岗位是学生通过对专业能力的拓展后获得的岗位,主要包括母婴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老年护理岗位。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本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取得母婴护理(1+X)证书、产后恢复(1+X)证书可增加拓展岗位就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2 护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一览表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助产 岗位 |
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对各专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正常及异常妊娠期妇女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2.正常及异常分娩期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3.正常及异常产褥期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4.正常及异常新生儿的、护理管理。 |
1.具备对正常妊娠期妇女护理的能力。 2.具备对异常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能力。 4.具备对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产妇的护理能力。 5.具备对正常新生儿的护理能力。 6.具备对异常新生儿的能力。 7.具备对异常分娩期妇女护理的能力。 8.具备对正常及异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能力。 9.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10.具备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11.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 1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3.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临床护理岗位 |
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对各专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内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2.围手术期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3.妇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4.儿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5.护理管理。 |
1.具备对成年疾病病人护理的能力。 2.具备对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老年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4.具备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5.具备对儿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6.具备对各种病人施行饮食护理和饮食指导的能力。 7.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8.具备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9.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 10.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1.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母婴保健与护理岗位 |
1.母婴常见病预防及健康教育。 2.家庭急救。 3.母婴保健与康复。 4.母婴营养护理指导。 5.家庭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6.计划生育指导。 7.母婴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8.产后恢复调理与指导。 |
1.具备对母婴家庭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及管理的能力。 2.具备对母婴家庭疾病预防、保健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母婴家庭康复护理的能力。 4.具备对母婴家庭人群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5.具备对母婴不同群体进行营养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7.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十、课程结构框架
表3 助产专业课程结构框架
平台+模块 |
课程名称 |
公共课程 平台 |
公共必修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军事理论、大学英语、体育、医学信息技术、护理心理学、卫生法律法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 |
公共选修课程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社交礼仪与医患沟通、太极拳、八段锦、大学语文、医古文、高等数学、卫生统计学、音乐及美学鉴赏 |
公共实践课程 |
劳动实践、军训、入学、毕业教育 |
专业基础 平台 |
专业基础课程 |
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遗传与优生、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 |
专业核心 平台 |
专业核心课程 |
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
综合实训 |
助产综合实训 |
跟岗实习 |
认识实习、跟岗实习 |
职业方向 模块 |
母婴护理方向 |
母婴护理(1+X证书)课程 |
中医护理方向 |
中医常见病护理、中医实用护理技能 |
产后恢复方向 |
产后恢复(1+X)证书 |
临床护理方向 |
五官科护理、临床营养 |
能力拓展 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精神护理、传染病护理、专业英语 |
十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改革等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平台:公共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平台;两模块:职业方向模块、能力拓展模块。
1.公共课程平台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外语、医学信息技术、卫生法律法规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卫生统计学等列入选修课。
2.专业基础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8门,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医护理学基础、遗传与优生、护理学导论。
3.专业核心平台
专业核心平台包含专业核心课程8门、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1)专业核心课程8门: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2)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综合性训练课程 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了解临床基础护理技术和助产专科技术,掌握各项常用护理技术,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学生今后助产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及技能基础。
(3)跟岗实习: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跟岗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全面巩固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本专业跟岗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助产工作过程,巩固和提高本专业人才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和助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临床实践,增强职业素质,提高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4.职业方向模块
四个职业方向分别是:母婴保健方向、产后恢复方向、中医护理方向、临床护理方向。学生在第4学期任选一个方向。
5.能力拓展模块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包括: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精神护理、传染病护理、专业英语。
十二、教学时间安排及课时建议
1.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
内容
周数
学年 |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
复习 考试 |
机动 |
假期 |
全年 周数 |
一 |
34 |
2 |
2 |
12 |
50 |
二 |
34 |
2 |
2 |
12 |
50 |
三 |
36(认识实习4周,跟岗实习32周) |
1 |
1 |
5 |
43 |
2.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
课程 |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与考核学期 |
学时数 |
学年及学期分配 |
|
学 分 |
考 试 |
考 查 |
总 学 时 |
理 论 |
实 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16 |
18 |
18 |
16 |
23 |
23 |
公共 基础平台 |
|
公共 必修 课程 |
1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
2 |
|
1 |
32 |
30 |
2 |
2 |
|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
2-3 |
72 |
64 |
8 |
|
2 |
2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3 |
|
1-2-3 |
52 |
26 |
26 |
1 |
1 |
1 |
|
|
|
|
4 |
大学英语 |
8 |
1 |
2 |
136 |
116 |
20 |
4 |
4 |
|
|
|
|
|
5 |
体育 |
2 |
|
1 |
32 |
2 |
30 |
2 |
|
|
|
|
|
|
6 |
医学信息技术 |
6 |
1 |
|
96 |
48 |
48 |
6 |
|
|
|
|
|
|
7 |
护理心理学 |
2 |
|
1 |
32 |
22 |
10 |
2 |
|
|
|
|
|
|
8 |
卫生法律法规 |
2 |
|
4 |
32 |
28 |
4 |
|
|
|
2 |
|
|
|
9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1 |
|
1 |
16 |
8 |
8 |
1 |
|
|
|
|
|
|
10 |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
1 |
|
3 |
18 |
8 |
10 |
|
|
1 |
|
|
|
|
11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
4 |
16 |
8 |
8 |
|
|
|
1 |
|
|
|
12 |
大学生军事理论 |
1 |
|
1 |
16 |
16 |
0 |
1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19.0%) |
33 |
|
|
550 |
376 |
174 |
19 |
7 |
3 |
3 |
|
|
|
公共 选修 实践 |
1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二选一 |
2 |
|
1 |
32 |
16 |
16 |
2 |
|
|
|
|
|
|
社交礼仪与医患沟通 |
2 |
|
1 |
32 |
16 |
16 |
2 |
|
|
|
|
|
|
2 |
体育(太极拳) |
二选一 |
2 |
|
2 |
36 |
2 |
34 |
|
2 |
|
|
|
|
|
体育(八段锦) |
2 |
|
2 |
36 |
2 |
34 |
|
2 |
|
|
|
|
|
3 |
大学语文 |
二选一 |
4 |
|
2 |
72 |
52 |
20 |
|
4 |
|
|
|
|
|
医古文 |
4 |
|
2 |
72 |
52 |
20 |
|
4 |
|
|
|
|
|
4 |
高等数学 |
二选一 |
4 |
|
3 |
72 |
52 |
20 |
|
|
4 |
|
|
|
|
卫生统计学 |
4 |
|
3 |
72 |
52 |
20 |
|
|
4 |
|
|
|
|
小计(占总课时7.3%) |
12 |
|
|
212 |
122 |
90 |
2 |
6 |
4 |
0 |
|
|
专业 基础平台 |
|
专业 基础 课程 |
1 |
护理学导论 |
2 |
|
1 |
32 |
24 |
8 |
2 |
|
|
|
|
|
|
2 |
中医护理学基础 |
2 |
|
1 |
32 |
28 |
4 |
2 |
|
|
|
|
|
|
3 |
正常人体结构 |
6 |
1 |
|
96 |
56 |
40 |
6 |
|
|
|
|
|
|
4 |
生理学 |
4 |
2 |
|
72 |
60 |
12 |
|
4 |
|
|
|
|
|
5 |
病理学 |
3 |
|
2 |
54 |
40 |
14 |
|
2/4 |
|
|
|
|
|
6 |
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 |
3 |
|
2 |
54 |
40 |
14 |
|
4/2 |
|
|
|
|
|
7 |
药理学 |
4 |
2 |
|
72 |
56 |
16 |
|
4 |
|
|
|
|
|
8 |
遗传与优生 |
2 |
|
2 |
36 |
28 |
8 |
|
2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15.5%) |
26 |
|
|
448 |
332 |
116 |
10 |
16 |
|
0 |
|
|
专业 核心平台 |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健康评估 |
4 |
3 |
|
72 |
42 |
30 |
|
|
4 |
|
|
|
|
2 |
基础护理 |
9 |
2-3 |
|
162 |
70 |
92 |
|
4 |
6/4 |
|
|
|
|
3 |
内科护理 |
8 |
3-4 |
|
136 |
100 |
36 |
|
|
4 |
4 |
|
|
|
4 |
外科护理 |
8 |
3-4 |
|
136 |
90 |
46 |
|
|
4 |
4 |
|
|
|
5 |
助产技术 |
8 |
3-4 |
|
136 |
60 |
76 |
|
|
4 |
4 |
|
|
|
6 |
妇科护理 |
2 |
4 |
|
32 |
28 |
4 |
|
|
|
2 |
|
|
|
7 |
儿科护理 |
4 |
4 |
|
64 |
54 |
10 |
|
|
|
4 |
|
|
|
8 |
急危重症护理 |
3 |
|
4 |
48 |
24 |
24 |
|
|
|
4/2 |
|
|
|
专业 技能实训 |
9 |
助产综合实训 |
2 |
|
|
32 |
0 |
32 |
|
|
|
2 |
|
|
|
10 |
认识实习 |
4 |
|
5 |
80 |
0 |
80 |
|
|
|
|
4w |
|
|
11 |
跟岗实习 |
32 |
|
5-6 |
640 |
0 |
640 |
|
|
|
|
18w |
14w |
|
小计(占总课时53.0%) |
84 |
|
|
1538 |
464 |
1074 |
|
4 |
22/20 |
24/22 |
|
|
职业方向平台 |
|
职业 方向 课程 |
中医护理 |
中医常见病护理 |
2 |
|
4 |
32 |
32 |
0 |
|
|
|
2 |
|
|
|
中医实用护理技能 |
2 |
|
4 |
32 |
0 |
32 |
|
|
|
2 |
|
|
|
产后恢复 |
产后恢复证书课程 |
4 |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
|
|
母婴护理 |
母婴护理证书课程 |
4 |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
临床护理 |
五官科护理 |
2 |
|
4 |
32 |
16 |
16 |
|
|
|
2 |
|
|
|
临床营养 |
2 |
|
4 |
32 |
16 |
16 |
|
|
|
2 |
|
|
|
小计(占总课时2.2%) |
4 |
|
|
64 |
32 |
32 |
|
|
|
4 |
|
|
|
能力拓展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1 |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
3 |
|
3 |
54 |
30 |
24 |
|
|
2/4 |
|
|
|
|
2 |
传染病护理 |
1 |
|
4 |
16 |
12 |
4 |
|
|
|
2/后 |
|
|
|
3 |
精神护理 |
1 |
|
4 |
16 |
12 |
4 |
|
|
|
2/前 |
|
|
|
4 |
专业英语(任选) |
2 |
|
3 |
36 |
36 |
0 |
|
|
2 |
|
|
|
|
小 计(占总课时3.0%) |
5 |
|
|
86 |
54 |
32 |
|
|
2/4 |
2 |
|
|
|
其 他 |
1 |
军训 |
1 |
|
|
|
|
|
1w |
|
|
|
|
|
|
2 |
入学教育 |
1 |
|
|
|
|
|
1w |
|
|
|
|
|
|
3 |
社会实践 |
1 |
|
|
|
|
|
|
|
1w |
|
|
|
|
4 |
劳动实践 |
1 |
|
|
|
|
|
|
1w |
|
|
|
|
|
5 |
毕业教育 |
1 |
|
|
|
|
|
|
|
|
|
|
1w |
|
小计 |
5 |
|
|
|
|
|
|
|
|
|
|
|
|
周学时及学分 |
169 |
|
|
2898 |
1380 |
1518 |
31 |
33 |
33 |
33/31 |
|
|
|
每学期开设课程门数 |
|
|
|
|
|
|
12 |
11 |
10 |
12 |
|
|
|
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 |
|
|
|
|
|
|
3 |
3 |
4 |
5 |
|
|
说明:1.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按1周为1学分,共5学分,不计学时。
2.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按每周20学时计算。
3.教学学时比例表
本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2898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总学分16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518学时,占52.4%,各类选修课程学时362学时,占12.5%。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项目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学分 |
百分比 |
公共基础平台 |
公共必修课程 |
550 |
33 |
19.0% |
公共选修课程 |
212 |
12 |
7.3% |
专业基础平台 |
专业基础课程 |
448 |
26 |
15.5% |
专业核心平台 |
专业核心课程 |
1538 |
84 |
53.0% |
专业方向模块 |
专业方向课程 |
64 |
4 |
2.2% |
能力拓展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86 |
5 |
3.0% |
合 计 |
2898 |
164 |
100% |
十三、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通过自学、录像、视频等方法,线下采用讲授、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社会实践方法,利用集体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课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护理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在教学中积极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双境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理论、实习与实训一体化。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
2.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自编教材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经专家鉴定同意使用;对于实训课时较大的专业课程要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学校图书馆具有门类齐全的文学类、医药卫生类、语言文字类、哲学类、生物科学类、工业技术类等相关的图书资料,以满足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等的需求。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助产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等;助产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助产专业学术期刊等。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学校校园网信息通畅,有两种以上的图书期刊数据库,主干课程应有完整的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资料;专业核心课程已建立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并不断更新完善。
3.学习评价
根据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注重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采取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毕业考试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1)校内各课程考核: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理论考试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实践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笔试、技能考核、方案设计等不同形式考核评价。专业(技能)课应有技能考核,占总成绩不低于30%。
(2)校外实习考核:在校外实习环节上,以医院(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突出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评价。由相关科室进行出科考核并做出综合评定,填写实习手册,实习结束时各科实习评定必须合格,由实习单位盖章确认。
助产专业学生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合格,同时通过毕业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准予毕业。
(四)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四、毕业要求
1.学业考核要求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合格,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2898学时和169学分,同时通过毕业考试,准予毕业。
毕业考试科目包含助产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基础护理的内容。
2.证书考取要求
(1)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学生完成校内各课程学习,同时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即可在校报名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1+X证书: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学生在第4学期可根据未来职业规划,选取母婴护理(1+X一、专业名称
助产
二、专业代码
520202
三、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三年
五、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
序号 |
对应职业 (编码) |
对应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专业方向 |
|
助产士 ( 2-05-08-07) 妇产科护士 (2 -05 -08 -08) 内科护士 (2 -05 -08 -01) 儿科护士(2 -05 -08 -02) 急诊护士 (2 -05 -08 -03) 外科护士 (2 -05 -08 -04) 中医护士 (2 -05 -08 -09) |
助产士 临床护理 母婴护理 产后恢复 中医护理 |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母婴护理(1+X证书,中级)☆ 产后恢复(1+X证书,中级)☆ |
助产士 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 母婴护理 产后恢复 |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助产、临床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现代医学及助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整体护理、康复、保健等专业技能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助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5)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6)熟悉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7)了解中医、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3.能力要求
(1)能够独立进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技术,具有评估和发现异常的能力。
(2)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3)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4)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
(5)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6)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8)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职业证书
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临床护理、助产士等)必须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分为基本岗位和拓展岗位。基本岗位是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其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就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基本岗位主要为助产岗位。拓展岗位是学生通过对专业能力的拓展后获得的岗位,主要包括母婴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老年护理岗位。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本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取得母婴护理(1+X)证书、产后恢复(1+X)证书可增加拓展岗位就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2 护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一览表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助产 岗位 |
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对各专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正常及异常妊娠期妇女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2.正常及异常分娩期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3.正常及异常产褥期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4.正常及异常新生儿的、护理管理。 |
1.具备对正常妊娠期妇女护理的能力。 2.具备对异常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能力。 4.具备对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产妇的护理能力。 5.具备对正常新生儿的护理能力。 6.具备对异常新生儿的能力。 7.具备对异常分娩期妇女护理的能力。 8.具备对正常及异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能力。 9.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10.具备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11.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 1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3.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临床护理岗位 |
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对各专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内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2.围手术期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3.妇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4.儿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5.护理管理。 |
1.具备对成年疾病病人护理的能力。 2.具备对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老年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4.具备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5.具备对儿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6.具备对各种病人施行饮食护理和饮食指导的能力。 7.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8.具备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9.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 10.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1.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母婴保健与护理岗位 |
1.母婴常见病预防及健康教育。 2.家庭急救。 3.母婴保健与康复。 4.母婴营养护理指导。 5.家庭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6.计划生育指导。 7.母婴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8.产后恢复调理与指导。 |
1.具备对母婴家庭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及管理的能力。 2.具备对母婴家庭疾病预防、保健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母婴家庭康复护理的能力。 4.具备对母婴家庭人群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5.具备对母婴不同群体进行营养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7.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十、课程结构框架
表3 助产专业课程结构框架
平台+模块 |
课程名称 |
公共课程 平台 |
公共必修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军事理论、大学英语、体育、医学信息技术、护理心理学、卫生法律法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 |
公共选修课程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社交礼仪与医患沟通、太极拳、八段锦、大学语文、医古文、高等数学、卫生统计学、音乐及美学鉴赏 |
公共实践课程 |
劳动实践、军训、入学、毕业教育 |
专业基础 平台 |
专业基础课程 |
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遗传与优生、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 |
专业核心 平台 |
专业核心课程 |
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
综合实训 |
助产综合实训 |
跟岗实习 |
认识实习、跟岗实习 |
职业方向 模块 |
母婴护理方向 |
母婴护理(1+X证书)课程 |
中医护理方向 |
中医常见病护理、中医实用护理技能 |
产后恢复方向 |
产后恢复(1+X)证书 |
临床护理方向 |
五官科护理、临床营养 |
能力拓展 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精神护理、传染病护理、专业英语 |
十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改革等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平台:公共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平台;两模块:职业方向模块、能力拓展模块。
1.公共课程平台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外语、医学信息技术、卫生法律法规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卫生统计学等列入选修课。
2.专业基础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8门,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医护理学基础、遗传与优生、护理学导论。
3.专业核心平台
专业核心平台包含专业核心课程8门、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1)专业核心课程8门: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2)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综合性训练课程 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了解临床基础护理技术和助产专科技术,掌握各项常用护理技术,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学生今后助产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及技能基础。
(3)跟岗实习: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跟岗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全面巩固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本专业跟岗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助产工作过程,巩固和提高本专业人才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和助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临床实践,增强职业素质,提高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4.职业方向模块
四个职业方向分别是:母婴保健方向、产后恢复方向、中医护理方向、临床护理方向。学生在第4学期任选一个方向。
5.能力拓展模块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包括: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精神护理、传染病护理、专业英语。
十二、教学时间安排及课时建议
1.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
内容
周数
学年 |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
复习 考试 |
机动 |
假期 |
全年 周数 |
一 |
34 |
2 |
2 |
12 |
50 |
二 |
34 |
2 |
2 |
12 |
50 |
三 |
36(认识实习4周,跟岗实习32周) |
1 |
1 |
5 |
43 |
2.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
课程 |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与考核学期 |
学时数 |
学年及学期分配 |
|
学 分 |
考 试 |
考 查 |
总 学 时 |
理 论 |
实 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16 |
18 |
18 |
16 |
23 |
23 |
公共 基础平台 |
|
公共 必修 课程 |
1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
2 |
|
1 |
32 |
30 |
2 |
2 |
|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
2-3 |
72 |
64 |
8 |
|
2 |
2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3 |
|
1-2-3 |
52 |
26 |
26 |
1 |
1 |
1 |
|
|
|
|
4 |
大学英语 |
8 |
1 |
2 |
136 |
116 |
20 |
4 |
4 |
|
|
|
|
|
5 |
体育 |
2 |
|
1 |
32 |
2 |
30 |
2 |
|
|
|
|
|
|
6 |
医学信息技术 |
6 |
1 |
|
96 |
48 |
48 |
6 |
|
|
|
|
|
|
7 |
护理心理学 |
2 |
|
1 |
32 |
22 |
10 |
2 |
|
|
|
|
|
|
8 |
卫生法律法规 |
2 |
|
4 |
32 |
28 |
4 |
|
|
|
2 |
|
|
|
9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1 |
|
1 |
16 |
8 |
8 |
1 |
|
|
|
|
|
|
10 |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
1 |
|
3 |
18 |
8 |
10 |
|
|
1 |
|
|
|
|
11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
4 |
16 |
8 |
8 |
|
|
|
1 |
|
|
|
12 |
大学生军事理论 |
1 |
|
1 |
16 |
16 |
0 |
1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19.0%) |
33 |
|
|
550 |
376 |
174 |
19 |
7 |
3 |
3 |
|
|
|
公共 选修 实践 |
1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二选一 |
2 |
|
1 |
32 |
16 |
16 |
2 |
|
|
|
|
|
|
社交礼仪与医患沟通 |
2 |
|
1 |
32 |
16 |
16 |
2 |
|
|
|
|
|
|
2 |
体育(太极拳) |
二选一 |
2 |
|
2 |
36 |
2 |
34 |
|
2 |
|
|
|
|
|
体育(八段锦) |
2 |
|
2 |
36 |
2 |
34 |
|
2 |
|
|
|
|
|
3 |
大学语文 |
二选一 |
4 |
|
2 |
72 |
52 |
20 |
|
4 |
|
|
|
|
|
医古文 |
4 |
|
2 |
72 |
52 |
20 |
|
4 |
|
|
|
|
|
4 |
高等数学 |
二选一 |
4 |
|
3 |
72 |
52 |
20 |
|
|
4 |
|
|
|
|
卫生统计学 |
4 |
|
3 |
72 |
52 |
20 |
|
|
4 |
|
|
|
|
小计(占总课时7.3%) |
12 |
|
|
212 |
122 |
90 |
2 |
6 |
4 |
0 |
|
|
专业 基础平台 |
|
专业 基础 课程 |
1 |
护理学导论 |
2 |
|
1 |
32 |
24 |
8 |
2 |
|
|
|
|
|
|
2 |
中医护理学基础 |
2 |
|
1 |
32 |
28 |
4 |
2 |
|
|
|
|
|
|
3 |
正常人体结构 |
6 |
1 |
|
96 |
56 |
40 |
6 |
|
|
|
|
|
|
4 |
生理学 |
4 |
2 |
|
72 |
60 |
12 |
|
4 |
|
|
|
|
|
5 |
病理学 |
3 |
|
2 |
54 |
40 |
14 |
|
2/4 |
|
|
|
|
|
6 |
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 |
3 |
|
2 |
54 |
40 |
14 |
|
4/2 |
|
|
|
|
|
7 |
药理学 |
4 |
2 |
|
72 |
56 |
16 |
|
4 |
|
|
|
|
|
8 |
遗传与优生 |
2 |
|
2 |
36 |
28 |
8 |
|
2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15.5%) |
26 |
|
|
448 |
332 |
116 |
10 |
16 |
|
0 |
|
|
专业 核心平台 |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健康评估 |
4 |
3 |
|
72 |
42 |
30 |
|
|
4 |
|
|
|
|
2 |
基础护理 |
9 |
2-3 |
|
162 |
70 |
92 |
|
4 |
6/4 |
|
|
|
|
3 |
内科护理 |
8 |
3-4 |
|
136 |
100 |
36 |
|
|
4 |
4 |
|
|
|
4 |
外科护理 |
8 |
3-4 |
|
136 |
90 |
46 |
|
|
4 |
4 |
|
|
|
5 |
助产技术 |
8 |
3-4 |
|
136 |
60 |
76 |
|
|
4 |
4 |
|
|
|
6 |
妇科护理 |
2 |
4 |
|
32 |
28 |
4 |
|
|
|
2 |
|
|
|
7 |
儿科护理 |
4 |
4 |
|
64 |
54 |
10 |
|
|
|
4 |
|
|
|
8 |
急危重症护理 |
3 |
|
4 |
48 |
24 |
24 |
|
|
|
4/2 |
|
|
|
专业 技能实训 |
9 |
助产综合实训 |
2 |
|
|
32 |
0 |
32 |
|
|
|
2 |
|
|
|
10 |
认识实习 |
4 |
|
5 |
80 |
0 |
80 |
|
|
|
|
4w |
|
|
11 |
跟岗实习 |
32 |
|
5-6 |
640 |
0 |
640 |
|
|
|
|
18w |
14w |
|
小计(占总课时53.0%) |
84 |
|
|
1538 |
464 |
1074 |
|
4 |
22/20 |
24/22 |
|
|
职业方向平台 |
|
职业 方向 课程 |
中医护理 |
中医常见病护理 |
2 |
|
4 |
32 |
32 |
0 |
|
|
|
2 |
|
|
|
中医实用护理技能 |
2 |
|
4 |
32 |
0 |
32 |
|
|
|
2 |
|
|
|
产后恢复 |
产后恢复证书课程 |
4 |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
|
|
母婴护理 |
母婴护理证书课程 |
4 |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
临床护理 |
五官科护理 |
2 |
|
4 |
32 |
16 |
16 |
|
|
|
2 |
|
|
|
临床营养 |
2 |
|
4 |
32 |
16 |
16 |
|
|
|
2 |
|
|
|
小计(占总课时2.2%) |
4 |
|
|
64 |
32 |
32 |
|
|
|
4 |
|
|
|
能力拓展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1 |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
3 |
|
3 |
54 |
30 |
24 |
|
|
2/4 |
|
|
|
|
2 |
传染病护理 |
1 |
|
4 |
16 |
12 |
4 |
|
|
|
2/后 |
|
|
|
3 |
精神护理 |
1 |
|
4 |
16 |
12 |
4 |
|
|
|
2/前 |
|
|
|
4 |
专业英语(任选) |
2 |
|
3 |
36 |
36 |
0 |
|
|
2 |
|
|
|
|
小 计(占总课时3.0%) |
5 |
|
|
86 |
54 |
32 |
|
|
2/4 |
2 |
|
|
|
其 他 |
1 |
军训 |
1 |
|
|
|
|
|
1w |
|
|
|
|
|
|
2 |
入学教育 |
1 |
|
|
|
|
|
1w |
|
|
|
|
|
|
3 |
社会实践 |
1 |
|
|
|
|
|
|
|
1w |
|
|
|
|
4 |
劳动实践 |
1 |
|
|
|
|
|
|
1w |
|
|
|
|
|
5 |
毕业教育 |
1 |
|
|
|
|
|
|
|
|
|
|
1w |
|
小计 |
5 |
|
|
|
|
|
|
|
|
|
|
|
|
周学时及学分 |
169 |
|
|
2898 |
1380 |
1518 |
31 |
33 |
33 |
33/31 |
|
|
|
每学期开设课程门数 |
|
|
|
|
|
|
12 |
11 |
10 |
12 |
|
|
|
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 |
|
|
|
|
|
|
3 |
3 |
4 |
5 |
|
|
说明:1.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按1周为1学分,共5学分,不计学时。
2.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按每周20学时计算。
3.教学学时比例表
本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2898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总学分16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518学时,占52.4%,各类选修课程学时362学时,占12.5%。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项目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学分 |
百分比 |
公共基础平台 |
公共必修课程 |
550 |
33 |
19.0% |
公共选修课程 |
212 |
12 |
7.3% |
专业基础平台 |
专业基础课程 |
448 |
26 |
15.5% |
专业核心平台 |
专业核心课程 |
1538 |
84 |
53.0% |
专业方向模块 |
专业方向课程 |
64 |
4 |
2.2% |
能力拓展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86 |
5 |
3.0% |
合 计 |
2898 |
164 |
100% |
十三、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通过自学、录像、视频等方法,线下采用讲授、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社会实践方法,利用集体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课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护理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在教学中积极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双境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理论、实习与实训一体化。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
2.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自编教材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经专家鉴定同意使用;对于实训课时较大的专业课程要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学校图书馆具有门类齐全的文学类、医药卫生类、语言文字类、哲学类、生物科学类、工业技术类等相关的图书资料,以满足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等的需求。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助产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等;助产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助产专业学术期刊等。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学校校园网信息通畅,有两种以上的图书期刊数据库,主干课程应有完整的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资料;专业核心课程已建立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并不断更新完善。
3.学习评价
根据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注重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采取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毕业考试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1)校内各课程考核: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理论考试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实践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笔试、技能考核、方案设计等不同形式考核评价。专业(技能)课应有技能考核,占总成绩不低于30%。
(2)校外实习考核:在校外实习环节上,以医院(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突出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评价。由相关科室进行出科考核并做出综合评定,填写实习手册,实习结束时各科实习评定必须合格,由实习单位盖章确认。
助产专业学生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合格,同时通过毕业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准予毕业。
(四)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四、毕业要求
1.学业考核要求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合格,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2898学时和169学分,同时通过毕业考试,准予毕业。
毕业考试科目包含助产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基础护理的内容。
2.证书考取要求
(1)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学生完成校内各课程学习,同时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即可在校报名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1+X证书: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学生在第4学期可根据未来职业规划,选取母婴护理(1+X证书)、失智老年人照护(1+X证书)、老年照护(1+X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考核通过获得相应证书及学分。
十五、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1.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名参加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及学位。
2.可以参加护理专业的专升本考试,通过统一考试并被录取后,进入为期两年的全日制本科学习阶段,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
3.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护理学专业成人高等学历本科阶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成人教育本科学历。
4.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5.参加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证书)、失智老年人照护(1+X证书)、老年照护(1+X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考核通过获得相应证书及学分。
十五、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1.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名参加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及学位。
2.可以参加护理专业的专升本考试,通过统一考试并被录取后,进入为期两年的全日制本科学习阶段,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
3.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护理学专业成人高等学历本科阶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成人教育本科学历。
4.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一、专业名称
助产
二、专业代码
520202
三、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四、修业年限
三年
五、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
序号 |
对应职业 (编码) |
对应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专业方向 |
|
助产士 (2-05-08-07) 妇产科护士 (2 -05 -08 -08) 内科护士 (2 -05 -08 -01) 儿科护士(2 -05 -08 -02) 急诊护士 (2 -05 -08 -03) 外科护士 (2 -05 -08 -04) 中医护士 (2 -05 -08 -09) |
助产士 临床护理 母婴护理 产后恢复 中医护理 |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母婴护理(1+X证书,中级)☆ 产后恢复(1+X证书,中级)☆ |
助产士 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 母婴护理 产后恢复 |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助产、临床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现代医学及助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整体护理、康复、保健等专业技能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助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5)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6)熟悉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7)了解中医、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3.能力要求
(1)能够独立进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技术,具有评估和发现异常的能力。
(2)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3)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4)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
(5)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6)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8)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职业证书
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临床护理、助产士等)必须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分为基本岗位和拓展岗位。基本岗位是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其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就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基本岗位主要为助产岗位。拓展岗位是学生通过对专业能力的拓展后获得的岗位,主要包括母婴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老年护理岗位。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本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取得母婴护理(1+X)证书、产后恢复(1+X)证书可增加拓展岗位就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2 护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一览表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助产 岗位 |
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对各专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正常及异常妊娠期妇女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2.正常及异常分娩期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3.正常及异常产褥期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4.正常及异常新生儿的、护理管理。 |
1.具备对正常妊娠期妇女护理的能力。 2.具备对异常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能力。 4.具备对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产妇的护理能力。 5.具备对正常新生儿的护理能力。 6.具备对异常新生儿的能力。 7.具备对异常分娩期妇女护理的能力。 8.具备对正常及异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能力。 9.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10.具备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11.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 1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3.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临床护理岗位 |
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对各专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内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2.围手术期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3.妇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4.儿科病人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5.护理管理。 |
1.具备对成年疾病病人护理的能力。 2.具备对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老年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4.具备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5.具备对儿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6.具备对各种病人施行饮食护理和饮食指导的能力。 7.具备一定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8.具备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9.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 10.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1.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母婴保健与护理岗位 |
1.母婴常见病预防及健康教育。 2.家庭急救。 3.母婴保健与康复。 4.母婴营养护理指导。 5.家庭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6.计划生育指导。 7.母婴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8.产后恢复调理与指导。 |
1.具备对母婴家庭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及管理的能力。 2.具备对母婴家庭疾病预防、保健的护理能力。 3.具备对母婴家庭康复护理的能力。 4.具备对母婴家庭人群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5.具备对母婴不同群体进行营养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7.具备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
十、课程结构框架
表3 助产专业课程结构框架
平台+模块 |
课程名称 |
公共课程 平台 |
公共必修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军事理论、大学英语、体育、医学信息技术、护理心理学、卫生法律法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 |
公共选修课程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社交礼仪与医患沟通、太极拳、八段锦、大学语文、医古文、高等数学、卫生统计学、音乐及美学鉴赏 |
公共实践课程 |
劳动实践、军训、入学、毕业教育 |
专业基础 平台 |
专业基础课程 |
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遗传与优生、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 |
专业核心 平台 |
专业核心课程 |
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
综合实训 |
助产综合实训 |
跟岗实习 |
认识实习、跟岗实习 |
职业方向 模块 |
母婴护理方向 |
母婴护理(1+X证书)课程 |
中医护理方向 |
中医常见病护理、中医实用护理技能 |
产后恢复方向 |
产后恢复(1+X)证书 |
临床护理方向 |
五官科护理、临床营养 |
能力拓展 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精神护理、传染病护理、专业英语 |
十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改革等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平台:公共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平台;两模块:职业方向模块、能力拓展模块。
1.公共课程平台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外语、医学信息技术、卫生法律法规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卫生统计学等列入选修课。
2.专业基础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8门,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医护理学基础、遗传与优生、护理学导论。
3.专业核心平台
专业核心平台包含专业核心课程8门、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1)专业核心课程8门: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2)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综合性训练课程 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了解临床基础护理技术和助产专科技术,掌握各项常用护理技术,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学生今后助产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及技能基础。
(3)跟岗实习: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跟岗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全面巩固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本专业跟岗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助产工作过程,巩固和提高本专业人才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和助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临床实践,增强职业素质,提高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4.职业方向模块
四个职业方向分别是:母婴保健方向、产后恢复方向、中医护理方向、临床护理方向。学生在第4学期任选一个方向。
5.能力拓展模块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包括: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精神护理、传染病护理、专业英语。
十二、教学时间安排及课时建议
1.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
内容
周数
学年 |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
复习 考试 |
机动 |
假期 |
全年 周数 |
一 |
34 |
2 |
2 |
12 |
50 |
二 |
34 |
2 |
2 |
12 |
50 |
三 |
36(认识实习4周,跟岗实习32周) |
1 |
1 |
5 |
43 |
2.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
课程 |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与考核学期 |
学时数 |
学年及学期分配 |
|
学 分 |
考 试 |
考 查 |
总 学 时 |
理 论 |
实 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16 |
18 |
18 |
16 |
23 |
23 |
公共 基础平台 |
|
公共 必修 课程 |
1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
2 |
|
1 |
32 |
30 |
2 |
2 |
|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
2-3 |
72 |
64 |
8 |
|
2 |
2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3 |
|
1-2-3 |
52 |
26 |
26 |
1 |
1 |
1 |
|
|
|
|
4 |
大学英语 |
8 |
1 |
2 |
136 |
116 |
20 |
4 |
4 |
|
|
|
|
|
5 |
体育 |
2 |
|
1 |
32 |
2 |
30 |
2 |
|
|
|
|
|
|
6 |
医学信息技术 |
6 |
1 |
|
96 |
48 |
48 |
6 |
|
|
|
|
|
|
7 |
护理心理学 |
2 |
|
1 |
32 |
22 |
10 |
2 |
|
|
|
|
|
|
8 |
卫生法律法规 |
2 |
|
4 |
32 |
28 |
4 |
|
|
|
2 |
|
|
|
9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1 |
|
1 |
16 |
8 |
8 |
1 |
|
|
|
|
|
|
10 |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
1 |
|
3 |
18 |
8 |
10 |
|
|
1 |
|
|
|
|
11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
4 |
16 |
8 |
8 |
|
|
|
1 |
|
|
|
12 |
大学生军事理论 |
1 |
|
1 |
16 |
16 |
0 |
1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19.0%) |
33 |
|
|
550 |
376 |
174 |
19 |
7 |
3 |
3 |
|
|
|
公共 选修 实践 |
1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二选一 |
2 |
|
1 |
32 |
16 |
16 |
2 |
|
|
|
|
|
|
社交礼仪与医患沟通 |
2 |
|
1 |
32 |
16 |
16 |
2 |
|
|
|
|
|
|
2 |
体育(太极拳) |
二选一 |
2 |
|
2 |
36 |
2 |
34 |
|
2 |
|
|
|
|
|
体育(八段锦) |
2 |
|
2 |
36 |
2 |
34 |
|
2 |
|
|
|
|
|
3 |
大学语文 |
二选一 |
4 |
|
2 |
72 |
52 |
20 |
|
4 |
|
|
|
|
|
医古文 |
4 |
|
2 |
72 |
52 |
20 |
|
4 |
|
|
|
|
|
4 |
高等数学 |
二选一 |
4 |
|
3 |
72 |
52 |
20 |
|
|
4 |
|
|
|
|
卫生统计学 |
4 |
|
3 |
72 |
52 |
20 |
|
|
4 |
|
|
|
|
小计(占总课时7.3%) |
12 |
|
|
212 |
122 |
90 |
2 |
6 |
4 |
0 |
|
|
专业 基础平台 |
|
专业 基础 课程 |
1 |
护理学导论 |
2 |
|
1 |
32 |
24 |
8 |
2 |
|
|
|
|
|
|
2 |
中医护理学基础 |
2 |
|
1 |
32 |
28 |
4 |
2 |
|
|
|
|
|
|
3 |
正常人体结构 |
6 |
1 |
|
96 |
56 |
40 |
6 |
|
|
|
|
|
|
4 |
生理学 |
4 |
2 |
|
72 |
60 |
12 |
|
4 |
|
|
|
|
|
5 |
病理学 |
3 |
|
2 |
54 |
40 |
14 |
|
2/4 |
|
|
|
|
|
6 |
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 |
3 |
|
2 |
54 |
40 |
14 |
|
4/2 |
|
|
|
|
|
7 |
药理学 |
4 |
2 |
|
72 |
56 |
16 |
|
4 |
|
|
|
|
|
8 |
遗传与优生 |
2 |
|
2 |
36 |
28 |
8 |
|
2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15.5%) |
26 |
|
|
448 |
332 |
116 |
10 |
16 |
|
0 |
|
|
专业 核心平台 |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健康评估 |
4 |
3 |
|
72 |
42 |
30 |
|
|
4 |
|
|
|
|
2 |
基础护理 |
9 |
2-3 |
|
162 |
70 |
92 |
|
4 |
6/4 |
|
|
|
|
3 |
内科护理 |
8 |
3-4 |
|
136 |
100 |
36 |
|
|
4 |
4 |
|
|
|
4 |
外科护理 |
8 |
3-4 |
|
136 |
90 |
46 |
|
|
4 |
4 |
|
|
|
5 |
助产技术 |
8 |
3-4 |
|
136 |
60 |
76 |
|
|
4 |
4 |
|
|
|
6 |
妇科护理 |
2 |
4 |
|
32 |
28 |
4 |
|
|
|
2 |
|
|
|
7 |
儿科护理 |
4 |
4 |
|
64 |
54 |
10 |
|
|
|
4 |
|
|
|
8 |
急危重症护理 |
3 |
|
4 |
48 |
24 |
24 |
|
|
|
4/2 |
|
|
|
专业 技能实训 |
9 |
助产综合实训 |
2 |
|
|
32 |
0 |
32 |
|
|
|
2 |
|
|
|
10 |
认识实习 |
4 |
|
5 |
80 |
0 |
80 |
|
|
|
|
4w |
|
|
11 |
跟岗实习 |
32 |
|
5-6 |
640 |
0 |
640 |
|
|
|
|
18w |
14w |
|
小计(占总课时53.0%) |
84 |
|
|
1538 |
464 |
1074 |
|
4 |
22/20 |
24/22 |
|
|
职业方向平台 |
|
职业 方向 课程 |
中医护理 |
中医常见病护理 |
2 |
|
4 |
32 |
32 |
0 |
|
|
|
2 |
|
|
|
中医实用护理技能 |
2 |
|
4 |
32 |
0 |
32 |
|
|
|
2 |
|
|
|
产后恢复 |
产后恢复证书课程 |
4 |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
|
|
母婴护理 |
母婴护理证书课程 |
4 |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
临床护理 |
五官科护理 |
2 |
|
4 |
32 |
16 |
16 |
|
|
|
2 |
|
|
|
临床营养 |
2 |
|
4 |
32 |
16 |
16 |
|
|
|
2 |
|
|
|
小计(占总课时2.2%) |
4 |
|
|
64 |
32 |
32 |
|
|
|
4 |
|
|
|
能力拓展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1 |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
3 |
|
3 |
54 |
30 |
24 |
|
|
2/4 |
|
|
|
|
2 |
传染病护理 |
1 |
|
4 |
16 |
12 |
4 |
|
|
|
2/后 |
|
|
|
3 |
精神护理 |
1 |
|
4 |
16 |
12 |
4 |
|
|
|
2/前 |
|
|
|
4 |
专业英语(任选) |
2 |
|
3 |
36 |
36 |
0 |
|
|
2 |
|
|
|
|
小 计(占总课时3.0%) |
5 |
|
|
86 |
54 |
32 |
|
|
2/4 |
2 |
|
|
|
其 他 |
1 |
军训 |
1 |
|
|
|
|
|
1w |
|
|
|
|
|
|
2 |
入学教育 |
1 |
|
|
|
|
|
1w |
|
|
|
|
|
|
3 |
社会实践 |
1 |
|
|
|
|
|
|
|
1w |
|
|
|
|
4 |
劳动实践 |
1 |
|
|
|
|
|
|
1w |
|
|
|
|
|
5 |
毕业教育 |
1 |
|
|
|
|
|
|
|
|
|
|
1w |
|
小计 |
5 |
|
|
|
|
|
|
|
|
|
|
|
|
周学时及学分 |
169 |
|
|
2898 |
1380 |
1518 |
31 |
33 |
33 |
33/31 |
|
|
|
每学期开设课程门数 |
|
|
|
|
|
|
12 |
11 |
10 |
12 |
|
|
|
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 |
|
|
|
|
|
|
3 |
3 |
4 |
5 |
|
|
说明:1.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按1周为1学分,共5学分,不计学时。
2.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按每周20学时计算。
3.教学学时比例表
本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2898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总学分16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518学时,占52.4%,各类选修课程学时362学时,占12.5%。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项目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学分 |
百分比 |
公共基础平台 |
公共必修课程 |
550 |
33 |
19.0% |
公共选修课程 |
212 |
12 |
7.3% |
专业基础平台 |
专业基础课程 |
448 |
26 |
15.5% |
专业核心平台 |
专业核心课程 |
1538 |
84 |
53.0% |
专业方向模块 |
专业方向课程 |
64 |
4 |
2.2% |
能力拓展模块 |
能力拓展课程 |
86 |
5 |
3.0% |
合 计 |
2898 |
164 |
100% |
十三、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通过自学、录像、视频等方法,线下采用讲授、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社会实践方法,利用集体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课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护理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在教学中积极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双境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理论、实习与实训一体化。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
2.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自编教材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经专家鉴定同意使用;对于实训课时较大的专业课程要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学校图书馆具有门类齐全的文学类、医药卫生类、语言文字类、哲学类、生物科学类、工业技术类等相关的图书资料,以满足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等的需求。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助产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等;助产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助产专业学术期刊等。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学校校园网信息通畅,有两种以上的图书期刊数据库,主干课程应有完整的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资料;专业核心课程已建立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并不断更新完善。
3.学习评价
根据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注重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采取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毕业考试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1)校内各课程考核: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理论考试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实践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笔试、技能考核、方案设计等不同形式考核评价。专业(技能)课应有技能考核,占总成绩不低于30%。
(2)校外实习考核:在校外实习环节上,以医院(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突出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评价。由相关科室进行出科考核并做出综合评定,填写实习手册,实习结束时各科实习评定必须合格,由实习单位盖章确认。
助产专业学生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合格,同时通过毕业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准予毕业。
(四)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四、毕业要求
1.学业考核要求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校内各课程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合格,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2898学时和169学分,同时通过毕业考试,准予毕业。
毕业考试科目包含助产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基础护理的内容。
2.证书考取要求
(1)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学生完成校内各课程学习,同时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即可在校报名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1+X证书: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学生在第4学期可根据未来职业规划,选取母婴护理(1+X证书)、失智老年人照护(1+X证书)、老年照护(1+X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考核通过获得相应证书及学分。
十五、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1.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名参加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及学位。
2.可以参加护理专业的专升本考试,通过统一考试并被录取后,进入为期两年的全日制本科学习阶段,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
3.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护理学专业成人高等学历本科阶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成人教育本科学历。
4.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5.参加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