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系三大举措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引导学生用积极、科学的态度迎接期末考试,掌握自我调适的意识与能力,自12月10日以来,护理系各班级陆续开展了“调整心态 轻松备考”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各班级针对前期摸排发现的焦虑问题,如部分同学倍感压力,出现失眠现象;有的盲目复习,无从下手,精神压力大等情况,采取了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主要为两大举措。
一是带领学生查找焦虑来源,理性分析原因。
21级护理3、4班辅导员房俊楠在主题班会上为学生讲解了考前焦虑的意义和来源,并将焦虑来源总结为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21护理13、14班辅导员杨翔军将本班学生的考前焦虑原因归为三种:一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心成绩能否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二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担心考试时的精神状态能否达到最佳;三是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担心自己能否及格等。经过辅导员的辅导和同学们的广泛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考前焦虑来自于哪里?并围绕如何正确认识、缓解考试焦虑进行讨论交流。总结的原因主要包括在护理专业人数多,竞争比较激烈,心理压力大;专业知识多,记忆有困难;平时不用功,期末复习时间不够等方面。
二是引导学生积极调节,科学应对。
辅导员组织学生学习“合理观念”、“自我放松”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学方法,讲述缓解考试焦虑的经验。如:通过讲故事、看视频、听轻音乐、深呼吸、变换思维、转移注意力、多与老师同学沟通、团体心理训练等方式,让过度焦虑的学生们心情得以放松。针对考前焦虑的主要原因还是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各班级也分享交流了很多策略和手段:如制定复习计划,梳理各门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学会总结等。辅导员们还围绕复习时间的安排、复习科目的组合、考前注意事项和考试技巧等给学生做了辅导。
三是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习、考试和成绩。
各班级辅导员也利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巩固、加强本班级的学风建设,引导同学们对考试分数合理看待,不要看得过重,也不能无所谓。应通过试卷讲评,真正进行反思。若考试分数高,则总结经验,继续发扬;若考试分数分低,则反思原因,认真请教他人,探索方法,及时把缺漏补上。只有这样,每次的考试才能成为勤奋学习的“加油站”。
通过交流互助,中度焦虑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其他学生从交流中也获得了对自己有帮助的信念,同学们都觉得收获很大。如20护理13、14班班会后,上课几乎无人睡觉,同学们课上按时交手机,课后认真复习,放学后在教室学习的同学明显增多,课上学习和课下复习氛围高涨。
如今,所有同学已经进入踏踏实实备战期末复习的状态,考前焦虑已经成为同学们的“昨日星辰”。(护理系文/图 杨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