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外科技能演练室
该演练室主要用于外科护理技能操作,配备瘘管造口术护理模型、气液胸训练模型等各种训练模型。
学生可在此学习并练习各类外科技能操作,例如乳房触诊、造瘘口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等重要操作技能。
主要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的实训课教学工作。

502 PBL讨论室
该讨论室配有可移动式智能交互大屏、多功能讨论桌、讨论椅,桌椅可根据不同教学场景灵活变换排列组合方式,充分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
采用“问题导向学习(PBL)”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临床病例场景,引导学生分组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决策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504 心肺听诊虚拟仿真演练室
该演练室配备先进的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的虚拟仿真系统,包括1组教师机和15组学生机。
该系统可以模拟数十种心肺音异常、腹部触诊体征的动态变化。学生可以在此练习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技能,提升训练效率与精准度。
主要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等课程的实训课教学工作。

505 手术室
手术室模拟真实手术环境,配备了电动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等先进手术设备。
学生可系统练习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处置全流程操作,如手术区铺巾、器械传递与摆放、缝合等关键技能。通过高仿真手术场景演练,强化无菌操作意识和“敬畏生命”的职业精神。
该手术室对其他专业的师生开放,为临床与科研活动提供场所和设备支持。

506 技能大赛备赛室
该备赛室配备专业的心肺复苏模拟人、静脉输液手臂模型、气切雾化吸痰训练设备等,还设有模拟病房环境的操作台和急救设备。学生们在这里重点强化单/双人心肺复苏、静脉输液、鼻饲术、气切雾化吸痰等护理核心技能。
该教室主要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课程的技能强化训练工作,满足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训练需求。

507 刷手间
刷手间配备智能感应刷手系统,支持“手部+膝部”双控操作,配合可视化指引墙和全套外科消毒耗材,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刷手环境。其主要功能是训练外科刷手法等关键操作。
通过“理论-示教-实训”三位一体教学,学生需完成20次以上标准化训练,实现“规范成习惯”的教学目标,确保与临床无缝衔接。
刷手间主要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教学工作。

511 多功能演示室
该教室采用了阶梯式的座位设计,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清晰的视野。两侧的显示屏可同步播放主屏页面,便于学生观看老师的示范操作及课件内容。通过生动的讲解、直观的演示和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护理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主要应用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常用护理技术》等课程的实训课教学工作。

513 虚拟仿真实验室
该实训室配备了120项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涵盖基础护理、内外妇儿、急救及助产等专业领域,可模拟静脉输液、脐带脱垂、分娩机转、消化道出血等临床场景。
该系统满足学生课前自学、课后拓展的需求,通过反复的虚仿练习,学生可以更好掌握操作流程,为护理操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应用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的实训课教学工作。

514 急救技能演练室
该实训室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CPR婴儿模型、气管插管等多种训练模型及AED训练机、简易呼吸器等多种急救设备。学生可以在此训练成人心肺复苏、婴儿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及AED、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等急救操作。
充分满足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急救技能培训平台,帮助学生为未来的临床急救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516 沉浸式情景急救室
本实训室配备1台教师主控机和8台学生训练终端,通过高度仿真的院外、院内急救场景模拟,采用“示教-带教-实训”的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融入急救现场。
通过沉浸式体验,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急救技能的熟练度与准确性,同时增强团队协作与应急处置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
本实训室也是面向社会开展急救培训的公众平台。

517 重症监护实验室
本实训室配备智能急救综合模拟系统及无线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通过内置多样化临床案例,完整模拟内科、外科、急救及ICU等真实临床情境。聚焦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核心临床技能训练。
学生在此可以根据模拟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给药、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一系列重症护理操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518 OSCE多站式考评中心
本监控中心可对全部考站进行实时监控,依托“情景模拟-量化评估-精准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系统检验学生的临床思维与专业技能,有效推动医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质效提升。
学生通过在OSCE多站式考评中心的考核,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明确的方向。
